Redmi K70 Pro 体验:3299 元起售,性能依旧强劲,外观、拍照和充电都有大升级

11 月 29 日,Redmi K70 系列正式发布。系列里面有三款机型,分别是:

  • K70E:起售价是 1999 元,有三个储存版本
  • K70:起售价是  2499 元,有四个储存版本
  • K70 Pro:起售价是 3499 元起售,有四个储存版本

传承自旗舰的大天窗设计

要说 K 系列的设计,之前 K60 给我的感觉还不错。

后盖有贴合握持手型的弧面,机身边缘增加了类似碳纤的方格,加上圆润的机身线条以及正面的中心挖孔屏,整体上手很舒服。

只是,少了一些独有的特点。你要是把它扔到茫茫机海里面,还是不太容易将它找出来。

到了现在 K70 系列,redmi 一改之前国产 Android 手机用的常规造型,三款 K70 都换上了线条硬朗的直角边框设计,背面 DECO 部分变成了占据整个后盖顶部的「全景视窗」的大天窗设计,三摄和闪光灯工整地排列成了四格结构。

比起之前还要压缩到后盖上侧的小设计,K70 系列的大天窗 DECO 看起来要大气很多。

如果你是把它和小米 MIX FOLD 3 放在一起,你会发现 K70 系列这个新设计更像是是源自 MIX 系列的下放,设计上也算是一种旗舰符号的传承。

除了 DECO 设计和机身造型,K70 Pro 在后盖上也加了一些新的细节。

Redmi 这次在 K70 Pro 的晴雪和墨羽配色上用了丝绒玻璃,并在上面做出了细微的纹理。纹理搭配类似黑铁色的墨羽机身能够呈现出类似玄武岩的效果,让机身看起来更加硬朗。

晴雪配色也有相同的纹理,redmi 想透过纹理刻画出类似雪山山势的形状,以迎合「晴雪」要表达的主题。

定位最入门的 K70E 要简单一点,同样的「晴雪」配色机身,K70E 的背面用了高光玻璃,少了 K70 丝绒玻璃的纹理,主打高亮干净和光滑,裸机手感要比丝绒玻璃润泽些。

K70 和 K70 Pro 都使用了 6.67 英寸 3200 x 1400 的 2K 120Hz 屏幕,屏幕取消了塑料支架,并用上了无填缝胶的超窄四边设计,窄边框的效果来得更加明显。配合直角边框的方块形设计,有种一块屏幕捏在手上的感觉。

屏幕材质是定制的华星光电 C8 材质,发光效率比 K60 Pro 用的 C6 材质高 15.9%,手动模式下的亮度最高能调到 700nits,全屏最高的激发亮度则提升到 1200nits,最高的峰值亮度能达到 4000nits。

PWM 调光从上一代的 1920Hz 升级到 3840Hz,有害蓝光占比上一代下降 7%,低蓝光和频闪对眼的伤害。

屏幕支持 16000 级自动亮度调节,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进行亮度和色温调节,提升观看舒适度。

面对屏幕更新,K70 Pro 支持 8 倍 HDR 显示和影院模式,支持画面自适应功能。在使用 Bilibili 和爱优腾等视频平台时提升 HDR 视频观感,也会优化播放音频的效果,突出人声和增强空间感。

尽管和上一代都用了 6.67 英寸的屏幕,K70 Pro 的机身尺寸还会比 K60 Pro 要窄了几毫米。但因为少了 K60 Pro 底部的圆滑过渡,K70 Pro 拿在手上反而显得更宽些,需要重新适应一下。

机身造型更新的同时,K70 系列提供的保护壳一并从之前的清水壳换成了灰色磨砂保护壳。灰色能够避免使用时间长了发黄的问题,带防滑处理的哑光表面上手也舒服,整体比清水壳好多了。

阅读剩余
THE END